对中国经济而言,本周最大的变因有二:一则是“7.30”的决策层“年中总结会”,明确了下半年“稳增长”的工作基调;二则是“中美新一轮磋商”,明确“将彼此‘暂停的关税/出口管制’如期延期90天”。这两件事的明确,为中国经济稳增长、中国资产“享受价值重估”,提供了政策基础。
因此,研报鱼认为,尽管A股大盘短期在沪指3600点附近有所波动、回调,但从中期看,中国资产“估值修复”尚未完成,后续还有提升空间。
7.30的“年中总结会”明确了下半年“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、适时加力”的主基调,但也很明显,决策层的具体政策表述没有“太超预期”的内容,或者说,决策层对下半年的“经济工作”整体是“相对从容的”(虽然仍强调了类似“应对内外不确定性挑战”)。
而这种“从容”很大程度上,一是得益于上半年“从战术层面”用“超强硬的关税对决/关键物项的出口管制”,迫使美方(其实也应该包括了欧洲方面)用“更务实的姿态”处理与中方的贸易/关税问题。
以中国经济现有的体量与产业链的“韧性”,可以承受“一定程度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考验”,但这种“付出”,中方也是需要美(欧)方也拿出“足够的对价”来交换的(毕竟这也可以“倒逼”国内经济体更好适应全球经贸格局的挑战,提高经济质量)。至少从目前看,中方“索取对等‘对价’”的战术目标是基本达到了的,至于“延期后”最终关税定在多少,那些“关键物项”可以扩大对特定对象的“出口”,就更多是谈判的“技战术”问题。
二是在针对国内“稳增长”预期上,释放了两大“杀手锏”:传统的“铁公基”大招,总投资规模1.2万亿的雅江水电站;另一个则是“民生上的真金白银”,“每孩每月3600元的生育补贴”。前者让投资人意识到“传统经济当中仍有庞大的‘投资需求’”可以发掘,成为“稳投资”的来源,强化了稳增长的信心;后者更让市场意识到“促内需”,用“改善民生预期”的手段,把“数十万亿居民储蓄”调动起来(摩根斯坦利的统计显示,仅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储蓄11.46万亿元),也是有“四两拨千斤”的路径选择的。
考虑到如今中国在具身智能、人工智能+、大模型等新兴产业上的“抢跑”优势,下半年,中国经济“稳增长”的确定性进一步提升,而政策面也有更宽裕的时间、空间来推进产业升级的诉求。
以此观之,下半年中国资产即使面对“美元重新走强”的考验也仍有自身的内在修复基础。